先快樂再理財理財的祕訣,就是讓自己先快樂起來,才有機會發財。
英國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,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較容易發財,而且與配偶的關係比較穩定,但是增加財富只能稍微增加快樂,這個研究結果值得大家重視。簡言之,快樂的人比較容易有錢,有錢人原來就是快樂的人,如果不快樂,就算能增加財富,對快樂的幫助也不大。總覺得錢不夠的人一定不快樂,因為心裡總有許多的不滿足感,就像常常覺得吃不飽是不會感覺快樂的,反而是那些知足常樂的人永遠都有滿足感。至聖先師孔子的學生顏回只喜歡唸書,縱然「一簞食、一瓢飲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他雖然沒有錢,但是很快樂,更因認真做學問,留下了歷史美名。大家想想,顏回雖然粗茶淡飯、生活貧苦,卻感到很滿足了,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覺得錢不夠用呢?覺得錢不夠的人(也就是不快樂的人),一定滿腦子想發財,眼看要靠微薄的薪水發財是緣木求魚,便想靠投資發財。這些人的如意算盤是:如果每天能低買高賣,用膝蓋(不需用大腦)也能輕易算出,只要投資一點錢就能發財了!事實上,這種人能發財的機會微乎其微,除了一般人不可能神乎其技,比專家厲害之外,如果真得如此簡單就能發財,那還有誰願意勤奮工作呢?想靠投資理財發財,而不靠勤奮工作致富,這種不勞而獲的心態,老天是不會同情的。一旦投資理財不順遂,只會讓這種已經不快樂的人更不快樂,下場比不投資還差。
要快樂,才有財理財的祕訣,就是讓自己先快樂起來,才有機會發財。
首先要有顏回的豁達,即使現在的財務狀況不好,也要以正面的態度接受現實,過著賺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日子。如果能抱持「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」的心態,先讓自己感到滿足,就會快樂起來。媒體上有時會報導家境很糟、需要幫忙的人,這些人當中有的自怨自艾覺得完全沒有希望,有的人卻努力不懈,期許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就能站起來。這兩類截然不同的人,他們在經濟條件上也許一樣,由於心態的不同,最後生活愈來愈好的通常是後者。當我們接受現實,本本分分的生活,知足常樂之後,就不會有理財的壓力。不僅可以專心工作,全心投注在自己的事業上,使本業做好而財富增加,在理財規畫方面也會比較穩健而不躁進,屆時理財會是保護工作所得的工具,同時獲得合理的報酬,並不是一邊工作,一邊分心於短線進出股市,將投資當成發財的依恃,而妄想一夕致富。這樣子的結果,就是人會愈來愈快樂,財富也會愈來愈多,就算最後沒有比爾蓋茲的財富,但是生活滿足快樂,內心早已發財了。還有一種心態也會讓人很不快樂,可能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--也許因外觀不起眼,在百貨公司、汽車展示處,或其他地方被人大小眼。我們習慣於以貌取人,尤其對穿著講究、開豪華轎車、住高樓洋房,或穿戴名貴首飾的人特別尊重。這種特別敬畏有錢人的心態,反應的是我們覺得有錢人比沒錢人高等,所以在有錢人面前特別謙卑,但對沒錢的人也會有一種鄙視的態度。